传统用户痛点

用传统的方式使用云资

用户申请资源时预留大量算力和容量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性能增长需求。而没有充分利用私有云弹性伸缩的特性,造成了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得利用。

管理工具整合难

为了更好的对IT资源进行管理管理使用了大量的IT管理工具,例如ITSM,CMDB,CMP。大量的管理工具形成了工具烟囱,整合难,无法有效实现一体化。

复杂流程降低了云的效率

资源申请需要经过可研和其他流程,这些流程在确保合规的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获取资源的效率。复杂的流程不符合云按需供给的本质,降低了云敏捷资源供给的能力

IaaS/PaaS管理边界不清

IaaS/PaaS的管理可能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模式带来了IT管理上的缺失,同时也造成了资源交付和应用交付无法有效衔接。

资源池扩容效率慢

传统的服务器采购是根据年度预算周期执行,并未按照资源池容量规划与容量趋势进行。这种模式下极易引起由于采购周期过长造成资源供给不足。或者资源闲置投产率,利用率不足的情况。

数据中心成本计算难

数据中心成本构成复杂,种类繁多。缺乏一种有效的手段让用户可以方便的对资源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摊和计算。

用户收益

最佳实践的服务目录

提供开箱即用且符合金融行业要求和最佳实践的服务项;服务项可灵活串接,构建更丰富的业务自动化服务场景。

应用为中心服务建模

讲相同语言,建统一标准。基于统一数据模型定义服务项中的应用与资源标准。以应用为视角的资源申请与编排。

统一基础设施框架

统一设计、适配、管理、服务。提供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统一设计、适配、管理、服务的能力。

全生命周期管理

基于业务视角的服务流程设计;灵活的服务申请流程;高效的审批方式

IT管理与治理

统一云管理/云治理策略设计,实现整体的资源应用标准与资源使用策略管理。

多租户运营管理体系

构建面向集团,分公司,部门,项目等的多租户资源运营体系

多维成本分析与管理

结合金融行业特点,通过服务成本核算与计量手段,以业务视角有效衡量各业务成本组成。

多维自定义报表

平台数据自行配置和展现不同报表的能力。助行方提升分析效率以及个性化分析的需求。